如何更好地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

黑龙江神州殡葬的她们希望,

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疗愈自己,也疗愈世界。

女子穿衣服务队全体工作人员,热爱生命的灵魂摆渡人

而在这样一支队伍中,作为常年和逝者与生者打交道的“灵魂摆渡人”,她们面对死亡和生命有什么思考?

01“不好结婚”

“我们的父母都曾反对我们进入殡仪行业。”回忆起最刚开始进入殡仪行业的场景,“他们觉得殡仪行业太苦了,对女孩子格外不友好。”

“以前,在殡仪馆工作的人是会被歧视的。”而身处这一行业的父母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要承受这一份偏见和歧视。

代替逝者亲属祭祀逝去的亲人

好在,随着国家的殡葬改革逐步推进和新闻媒体的宣传,越来越多的民众改变了一直以来的误解,逐渐消除了对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歧视,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殡葬行业和其从业人员。“到了这一代,这种偏见已经很少了”。她们工作多年,已经成为了殡仪馆能够肩挑大梁的骨干员工,但在刚开始,面对着遗体,她们也会产生害怕和畏惧的情绪。

“我第一次实操的时候,手指触摸到逝者的遗体,最大的感受就是凉。”至今都记得,这股凉意顺着手指很快就蔓延到全身,“真正工作时,和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还是有差距的”。但等到努力沉下心来,专心为逝者整理遗容的时候,“慢慢就感觉不到凉意了”。

回忆,第一次跟随着师父到现场搬运逝者的遗体时,即使只是打下手,刘玲还记得自己内心的恐惧。好在身边的师父给了自己底气,完成了进入殡仪馆的第一个任务。

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接纳了自己的工作,而在和家属接触的过程中,她了解到逝者的故事,害怕和恐惧的情绪也逐渐消散。

除了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在工作中,还经常百感交集。

一次,一位年轻的逝者被送到殡仪馆。当他的父母从家乡赶过来的时候,两个人都无法接受孩子自尽这一事实,父亲当场晕过去了,而母亲则在大庭广众下,用方言声嘶力竭地喊着、否认着,极力讲述着自己对这一结果的不认可。

03从事殡仪行业的,都是热爱生命的人

殡仪馆平均一天要接到十几起治丧家属的需求,遇到特殊意外时,这个数字则会增加。作为和死亡接触最多的人,“在殡仪行业工作,我们面对的是逝者,但其实更多的是帮助生者点燃继续生活的希望。”

曾经处理过一位跳楼轻生的逝者身后事。逝者的父母住的地方离家不远,她记得,孩子去世前,老人的身体很好,到了冬天,这位父亲甚至会打着赤膊在锻炼。可当她在殡仪馆见到老人,陪着他选完墓地后,“感觉他万念俱灰”。

为了让老人重新振作起来,她一有时间就去看望老人,陪他聊天。一次,因为工作原因,忘记了和老人约定的时间,让老人在寒冷的天气中等了一个多小时。等到再次见面的时候,原以为,老人会责怪她,可是老人却只是递过来一袋装着剥好的核桃肉、两瓶牛奶和其他小零食的袋子,“他把对儿子的寄托和关心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在开解下,老人逐渐走出来了。又是一年冬天,张雨雁再次在街上看到了老人运动的身影。

三年后,老人去世,尊重他的遗嘱,为他在墓园中选择了一个可以看到儿子长眠之处的地方。

工作更多的是面对逝者的遗体,将逝者最安详、最体面的一面呈现在生者的面前,最大程度地化解家属的遗憾和悲痛。

倘若送来的遗体不是正常死亡后的状态,而是突遇车祸、凶杀等意外后残缺不全的样子,工作难度便会骤然提升。

“我觉得这份职业很光荣,人生的最后一程应该被温柔而庄重地对待。”对我们来说,尽管每个人生前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每个人的灵魂都同样高贵。认真地为逝者上好妆容,送他们走完生命里的最后一程,是自己的使命所在。

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她们觉得,这便是殡葬人存在着的最大意义,“灵魂摆渡人,大抵如此”。

“在殡仪行业工作的,都是热爱生命的人。”她们告诉记者,见多了死亡,往往会对生命更加敬畏,不仅是自己,也会带领着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努力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作者 本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