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恰逢周末,海口骑楼老街寰海阁酒店门口,不少游客在大门两侧的灰塑门联前打卡拍照。这是一件以“喜鹊报春”为主题的灰塑,一只喜鹊立于枝头,双目炯炯有神。细细观之,喜鹊的绒毛、爪皮,乃至树叶的脉络均清晰可见。

李亚鹤发现,在距离酒店百里之外的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村民林敬几年前翻修过的老屋,房檐、墙壁上也有灰塑。其中的茄子、石榴、花鸟等图案,寄托着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从热闹的城市到静谧的乡村,一件件灰塑作品装饰或古老或现代的建筑,传递建筑艺术之美。李亚鹤了解到,海南许多地方的建筑上都有灰塑,而放眼全岛,属文昌灰塑历史最久远、工艺水平最高。

南宋入琼传千年

“文昌灰塑是穿越千年的艺术作品。”说到文昌灰塑的历史渊源,文昌市文化馆馆长曾小宁打开了话匣子。

他介绍,文昌本地族群,主要是南宋以后从闽南等地迁徙来到海南岛的,文昌的民居风格、灰塑工艺,也是那时传入岛的。李亚鹤发现,文昌地区的灰塑通常见于正屋的上部,包括主梁下、外墙屋檐下、门窗上方、前门镜面墙上、屋脊上方等部位。

文昌灰塑题材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图案主要有如意、花草、花篮、喜鹊、蝙蝠、松鹤、山水等,房屋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图案。李亚鹤表示,按常例,正厅主梁下方是仙桃、牡丹、花篮等图案的灰塑;外墙屋檐下多为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灰塑、寓意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鲤鱼”灰塑,或寓意金玉满堂的“金鱼和海棠”灰塑等;门窗上方是松鹤、牡丹花等图案的灰塑;屋脊上多为广曲蛟、卷草尾、祥云造型的灰塑。

闽南和岭南是国内灰塑应用得最多的两个地方。文昌灰塑虽说源自闽南,但很可能也受到了岭南流派的影响。有专家认为,清末民初是文昌灰塑发展的兴盛期,当时有不少琼籍华侨从广东请工匠来海南盖房,其中很可能就有灰塑画师。

灰塑的发展是一个兼容并包的过程,这一点在海口、文昌等地的骑楼建筑上体现得很明显。以海口骑楼老街为例,这里的灰塑纹样主要为动物、植物,也有相对简约的文字和几何纹样,比如八角形、方胜纹、万字纹、回纹、盘长纹。灰塑画师将这些或繁或简的纹样恰到好处地刻画于骑楼的罗马柱、拱券、外立面等处,实现了中西方建筑元素的完美融合。

同时,经过一代代本地工匠的摸索,海南灰塑也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记者在海口骑楼博物馆酒店的露台上,看到了一处卷草尾灰塑。卷草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琼北民居构件,通过灰塑的形式呈现,其颜色更加丰富,观赏性更强。

传统概念中的灰塑,是一种附于建筑之上不可移动的艺术品。李亚鹤发现,近些年,一种新型灰塑作品在文昌出现,那就是灰塑画。画师采用灰塑的工艺和原材料,在木板上创作的立体画,就是灰塑画。

文昌灰塑画师陈加飞创作的《泉罗春山秀》,是一幅灰塑山水画。李亚鹤发现,画中的绿树、青山、碧溪等错落有致,霞光由远及近照射,刺破云雾,层次十分丰富。“这幅作品参考了国画的技法,色彩复杂多样,绘制难度很大。”陈加飞说,创作灰塑画的难度不亚于在纸上绘画,难就难在上色。“因为灰塑画是立体的,想要达到晕染、渐变的效果,就要反复叠涂,层层修饰,这很考验画师的功力。”文昌灰塑画师黄心宽擅长山水草木题材,他创作的《山光水色》《深谷晨韵》等灰塑画,描绘出一个鸟语花香的自然胜境,颇受市场欢迎。

作者 本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